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下载中心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特邀审稿专家登记表
会议回执
稿约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授权书
  友情链接
22 中华医学期刊网
22 中华医学会
22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22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22 中国知网
22 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重庆维普)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19年 7卷 3期
刊出日期:2019-08-26

临床研究
基础研究
综述
肿瘤心脏病诊治
睡眠障碍诊治
 
       肿瘤心脏病诊治
145 加强多学科合作促进肿瘤心脏病学研究
戚厚兴 崔芬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19.03.001
肿瘤心脏病学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肿瘤学与心脏病学交叉的一门新兴医学学科。自2009年国际心脏肿瘤学会成立,肿瘤心脏病学得到了肿瘤学和心血管病学领域的高度关注,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投身于这一交叉学科的研究中,国内相关专业的学者对此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笔者简述了肿瘤心脏病学诞生的社会、经济、科学背景,肿瘤心脏病学的研究范围及其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应加强多学科合作,促进肿瘤心脏病学研究。
2019 Vol. 7 (3): 145-146 [摘要] ( 257 ) HTML (1 KB)  PDF (330 KB)  ( 216 )
147 抗肿瘤治疗所致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
孙星星 闵大六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19.03.002
随着肿瘤治疗手段的进展,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与生存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此同时,细胞毒类药物及靶向治疗等新型抗肿瘤治疗所导致的心血管事件也与日俱增,并且影响着肿瘤患者的生存率与死亡率,由此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在此基础上,肿瘤心脏病学应运而生,其是一门旨在研究肿瘤患者心脏病诊断与治疗的新兴学科,其中抗肿瘤治疗所致心脏疾病是研究重点。笔者主要对抗肿瘤治疗所致心脏毒性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19 Vol. 7 (3): 147-150 [摘要] ( 197 ) HTML (1 KB)  PDF (477 KB)  ( 207 )
151 氟尿嘧啶治疗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学特征并文献复习
王春晖 李静 吴薇 林瑾仪 许宇辰 吕迁洲 程蕾蕾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19.03.003
目的探讨氟尿嘧啶治疗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因结肠癌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科治疗,氟尿嘧啶化疗后出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60岁,为合并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结肠癌患者,行辅助化疗FOLFOX(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方案,第1周期第14天出现胸闷、持续性胸部隐痛,平卧不能,端坐呼吸,气稍促。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0.687μg/L),氨基末端利钠肽前体(NTproBNP)(7128ng/L)水平均显著升高;心电图呈持续性心肌缺血改变;肺动脉CT血管造影未见明确栓塞征象。排除其他病理因素和药物因素可能,考虑为氟尿嘧啶治疗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心肌细胞损伤标志物水平逐渐下降,患者未再诉胸闷、胸痛症状。改予TOMOX(奥沙利铂、雷替曲塞)方案,化疗期间和化疗后定期随访,心电图、经胸超声心动图较之前无明显变化,cTnT水平逐渐降低至正常值。结论氟尿嘧啶化疗患者应密切监测其心脏毒性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保障患者化疗顺利进行。
2019 Vol. 7 (3): 151-154 [摘要] ( 188 ) HTML (1 KB)  PDF (373 KB)  ( 175 )
       睡眠障碍诊治
155 失眠症的临床诊断学特征及其正念疗法的研究进展
郝凤仪 蒋晓江 高旭滨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19.03.004
失眠症的正念疗法(MBT-I)通过培育正念的习惯(初学者心态、不执着、放下、非评判、接纳、信任和耐心)、正念减压练习(关注呼吸、坐姿冥想、身体扫描、正念行走以及瑜伽等)及调整痛苦情绪的认知策略来减轻睡眠失调,并将失眠症的认知行为治疗(CBT-I)中刺激控制、睡眠限制及睡眠卫生的元素置于正念减压的框架内实施。MBT-I以团体体验形式进行,每周1次每次2h,连续8周,有助于减少躯体疾病或心理问题对睡眠的负面影响;训练注意力控制,减少过度焦灼;降低睡眠相关过度觉醒,增强对情绪的调控能力;接纳当下的体验,而不是评判;减少对失眠的担忧,不过度努力入睡。
2019 Vol. 7 (3): 155-158 [摘要] ( 215 ) HTML (1 KB)  PDF (414 KB)  ( 245 )
159 失眠患者临床异质性的研究现状
李训军 汪红琼 孙科 陈静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19.03.005
无论是荟萃分析还是系统性回顾研究,失眠少有特征性一致的报告,包括认知、情绪、特质、生活事件及家族史等。失眠患者的异质性较为突出,这也是失眠存在很多亚型的原因,每一种失眠亚型都有特定的多变量特征。因此,笔者从人口统计学、心理和身体健康、童年创伤、生活事件、疲劳嗜睡、过度觉醒、其他睡眠障碍、睡眠史、焦虑抑郁、情绪特征、生活质量、个性、幸福感、自我意识、错误观念、自我情感管理、夜间活动、觉醒状态、食物摄取、温度知觉、享乐性评价等方面寻找失眠患者与正常睡眠者的不同。对失眠异质性的分析可以帮助人们在大样本失眠人群中找到符合自身的特征,同时,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对失眠人群更好的分类管理,促进对失眠亚型的发现,提高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为失眠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2019 Vol. 7 (3): 159-163 [摘要] ( 170 ) HTML (1 KB)  PDF (436 KB)  ( 248 )
164 儿童及青少年失眠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研究概况
马晓蒙 郝凤仪 蒋晓江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19.03.006
儿童及青少年是生命历程的关键阶段,许多有助于确定当前和未来健康结果的行为模式在此间得以确立,儿童及青少年精神卫生保健至关重要。儿童及青少年失眠受青春期生理发育、学校及家庭等社会环境、心理行为等多种因素影响,囊括了入睡困难、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差和日间困倦等一系列症状,明显影响其精神状态和生活学习质量。儿童及青少年失眠的治疗方法以睡眠卫生教育、认知行为治疗和正念冥想等综合治疗为主。笔者从失眠的相关成因、症状和治疗方法3个方面对儿童及青少年失眠作一综述,为其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2019 Vol. 7 (3): 164-167 [摘要] ( 210 ) HTML (1 KB)  PDF (413 KB)  ( 533 )
168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在失眠症中的应用
郝凤仪 蒋晓江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19.03.007
失眠症有着高患病率、高复发率、病情迁延的特征,是严重的健康负担。失眠症的认知行为疗法是失眠症治疗的金标准,然而由于出勤率低及依从性差,其有效性受到阻碍。失眠患者最常见以情绪为导向的应对方式,压力反应性高于常人,培养更健康的应对方式解决睡眠问题而不纠缠于失眠相关的负性情绪,也许会带来更深入的改变。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是一种基于优势、面向未来的心理治疗模式,其框架明确、操作简便,具有较好的成本效益,可以用作初级心理治疗、危机干预,甚至药物治疗的有益补充。首次访谈常用评量询问、预设性询问及奇迹询问,促进患者做出改变的决定;在建构失眠解决方案时,常用到关系问句、例外问句、应对问句及改变最先出现的迹象;正常化、鼓舞与赞许是重要的赋能技术。
2019 Vol. 7 (3): 168-172 [摘要] ( 202 ) HTML (1 KB)  PDF (428 KB)  ( 245 )
173 孕期焦虑、失眠的临床特征及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疗效分析
韩容 赵媛 蒋成刚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19.03.008
目的探讨孕期焦虑、失眠的临床特征及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CBT-I)对孕期焦虑、失眠的疗效。方法收集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心理门诊2018年3月至6月伴有焦虑、失眠的孕妇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例伴焦虑、失眠的孕妇分为CBTI组和常规健康教育组,每组均24例,分别给予6周CBT-I和常规健康教育。在干预前、干预6周后、干预结束4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量表对患者焦虑情绪及睡眠状况进行调查,并使用心肺耦合(CPC)睡眠质量评估系统对患者睡眠潜伏期(SOL)、在床时间(TIB)、总睡眠时间(TST)及睡眠效率(SE)情况进行评估记录。结果孕期发生焦虑、失眠者,首次怀孕36例(75.00%),本科及以上学历44例(91.67%),就业39例(81.25%);轻度焦虑2例(4.17%),中度焦虑36例(75.00%),重度焦虑10例(20.83%)。CBT-I干预6周后,CBT-I组SAS得分[(50.13±7.73)分]低于常规健康教育组[(60.25±8.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7,P<0.05);而干预结束4周后,CBT-I组SAS得分[(57.92±12.22)分]与常规健康教育组[(61.38±5.11)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P>0.05)。CBT-I干预6周后,CBT-I组PSQI得分[(10.50±2.34)分]低于常规健康教育组[(15.52±2.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8,P<0.05),干预结束4周后,CBT-I组PSQI得分[(11.63±3.00)分]低于常规健康教育组[(14.83±2.9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P<0.05)。CPC结果显示,干预6周后及干预结束4周后,CBT-I组SOL分别为(29.54±8.67)min、(28.88±9.18)min,均低于常规健康教育组(54.58±16.20)min、(55.67±18.3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8,-6.36;均P<0.05)。干预6周后及干预结束4周后,CBT-I组TST分别为(347.50±38.12)min、(325.87±58.18)min,均高于常规健康教育组(230.25±68.75)min、(257.41±77.8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1, 3.45;均P<0.05)。结论孕期伴有焦虑、失眠者主要为首次怀孕、本科及以上学历,且继续工作者,多数为中度焦虑。CBT-I能够有效改善孕妇主观睡眠感受和部分客观睡眠指标,对于孕妇焦虑情绪有一定疗效,但CBT-I对焦虑情绪的长期疗效并不理想。
2019 Vol. 7 (3): 173-178 [摘要] ( 238 ) HTML (1 KB)  PDF (391 KB)  ( 189 )
       临床研究
179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张庭秀 王琴 施光清 马李杰 肖贞良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19.03.009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西部战区总医院全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CT引导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298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统计其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理诊断结果,分析与并发症发生率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295例患者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达98.99% (295/298);其中,252例通过穿刺病理结果确诊,确诊率达84.56%(252/298);术后71例出现并发症,其发生率为23.83%(71/298),主要表现为气胸及咯血,其中气胸33例,发生率为11.07%(33/298),咯血31例,发生率为10.40%(31/298);术后1例因大咯血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0.34%(1/298)。术后气胸及咯血的发生率在不同性别(χ2=2.18,1.86;均P>0.05)、年龄(χ2=0.53,2.36;均P>0.05)、体重指数(BMI)(χ2=0.02,0.00;均P>0.05)、吸烟史(χ2=0.05,2.98;均P>0.05)及基础疾病史(χ2=0.26,0.01;均P>0.05)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肺部病灶直径越小(χ2=10.61,7.63;均P<0.05)、病灶至胸壁间距离越大(χ2=25.58,7.20;均P<0.05),其术后气胸及咯血的发生率越高。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穿刺成功率及确诊率高,其术后并发症主要为气胸及咯血,且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病灶直径及病灶至胸壁间距离有关。
2019 Vol. 7 (3): 179-183 [摘要] ( 178 ) HTML (1 KB)  PDF (356 KB)  ( 157 )
184 双侧髂腰肌囊扩张症的磁共振影像诊断特征分析
崔智慧 丁长青 白麟鹏 刘文 潘荣雷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19.03.010
目的探讨双侧髂腰肌囊扩张症的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特征。方法收集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5月丰县人民医院影像科MRI诊断的13例双侧髂腰肌囊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诊断75例髂腰肌囊扩张症,双侧发病者仅13例,双侧发病率为17.3%(13/75),13例中10例为股骨头坏死(双侧6例,单侧4例),2例有髋部创伤史,1例为盆腔MRI检查时偶然发现。共37房囊性病灶,其中两侧均为单房囊性灶5例,两侧均为双房囊性灶3例,右侧双房、左侧单房囊性灶病灶3例,右侧单房、左侧双房囊性灶2例。21房病灶信号较均匀呈水样、欠均匀16房,7房病灶内部见分隔。病灶呈圆形、卵圆形或泪滴样,大小5mm×3mm×8mm至27mm×23mm×51mm。病灶位于髋关节囊前方、髂腰肌(腱)内侧、外侧、后部或其肌间隙,22房病灶可见与髋关节腔相通。对10例伴发的股骨头坏死、2例伴发的髋臼挫伤及肌挫伤、1例股骨颈疝窝均能较好显示。结论MRI可明确显示位于特定解剖部位、具有较为特征性MRI信号特点的双侧髂腰肌囊扩张症,并可进行病因诊断。
2019 Vol. 7 (3): 184-187 [摘要] ( 212 ) HTML (1 KB)  PDF (1299 KB)  ( 163 )
188 广州市花都区育龄人群Beta-地中海贫血基因型分布
鞠爱萍 林铿 孟祥荣 覃燕龄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19.03.011
目的探讨广州市花都区育龄人群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携带率、突变类型及分布情况,并筛查出夫妇双方同时携带β-地中海贫血基因型的高风险家庭。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12月,在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参加免费优生健康检查的育龄人口共计6494对(共12988例),收集经地中海贫血初筛[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或)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检查为阳性的乙二胺四乙酸(EDTA)-K2抗凝全血标本2240对(共448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导流杂交法检测β-地中海贫血基因17个常见位点的突变类型,对于未知突变型基因则采用直接测序法进行β-珠蛋白测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如果夫妻双方同时携带β-地中海贫血基因,则归属于高风险人群。结果6494对(共12988例)受检者中,共检测出504例带有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检出率为3.88%。共检出12种常见β-地中海贫血基因型,构成比最高的3种基因型依次是βCD41-42(208/504,41.27%)、βIVS-II-654(143/504,28.37%)、β-28(66/504,13.09%);检出2种少见缺失型,分别为SEA-HPFH、Gγ+(Aγδβ)0;检出β复合α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者79例,检出率为0.61%(79/12988)。检测到β-地中海贫血高风险家庭17户。结论广州市花都区属于β-地中海贫血高发区,且基因型复杂多样,主要以βCD41-42为主,同时应注意罕见型β-地中海贫血基因的检测。
2019 Vol. 7 (3): 188-192 [摘要] ( 231 ) HTML (1 KB)  PDF (634 KB)  ( 200 )
193 小儿睾丸旁横纹肌肉瘤的临床诊断学特征
赵朋朋 黄剑华 林富祥 徐战平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19.03.012
目的探讨小儿睾丸旁横纹肌肉瘤的临床诊断学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中医院泌尿外科2018年6月4日收治的1例睾丸旁横纹肌肉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临床表现为左侧进行性增大的阴囊肿物,生化、免疫、肿瘤指标等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超声提示左侧阴囊内实性占位,血流信号丰富。核磁共振检查提示左侧阴囊内占位。行左侧睾丸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免疫组化肌间线蛋白Desmin(+),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诊断为睾丸旁横纹肌肉瘤。术后第3天发现左侧阴囊内无痛性肿物,行左侧半阴囊切除术,后采用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环磷酰胺(VAC)方案化疗。现随访8个月,无瘤生存。结论小儿睾丸旁横纹肌肉瘤表现为阴囊内占位性病变,因特殊的生长位置易误诊为睾丸肿瘤。完整的手术切除及病理学检查可以对该类病变进行治疗并明确诊断。
2019 Vol. 7 (3): 193-197 [摘要] ( 269 ) HTML (1 KB)  PDF (2454 KB)  ( 214 )
198 EB病毒抗体阳性儿童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蒋娟 石远滨 何志慧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19.03.013
目的探讨EB病毒(EBV)抗体阳性儿童患者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儿童呼吸科就诊的2073例住院患儿,依据EBV壳抗原(EBV-VCA)抗体情况分为4组:EBV-VCA IgM(+)/IgG(+)(n=68)、EBV-VCA IgM(+)/IgG(-)(n=133)、EBV-VCA IgM(-)/IgG(+)(n=692)、EBV-VCA IgM(-)/IgG(-)(n=1180),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做回顾性分析。结果2073例患儿EBV-VCA总体阳性率为43.08%(893/2073)。不同EBV-VCA抗体阳性组间的年龄、性别、季节分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9,12.22,17.39;均P<0.05)。本研究中EBV抗体阳性患儿临床表现以发热(75.70%,676/893)、咳嗽(59.35%,530/893)、咽峡炎(48.26%,431/893)等症状多见。819例患儿进行肝功能检查,有12.58%(103/819)患儿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升高,30.40%(249/819)患儿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升高;747例患儿进行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查,其中388例(51.94%)水平升高。在EBV-VCA IgM和IgG均阳性与仅EBV-VCA IgM阳性两组中,具备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表现患儿比例分别为61.76%(42/68)、65.41%(87/133),与仅EBV-VCA IgG阳性组(35.40%,245/692)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1,47.78;均P<0.01)。结论EBV感染在各年龄阶段、各季节均可发生,且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因此,EBV感染应引起家长及医疗工作者的重视。
2019 Vol. 7 (3): 198-202 [摘要] ( 227 ) HTML (1 KB)  PDF (377 KB)  ( 189 )
203 结直肠癌患者脉管侵犯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桑温昌 李兆德 张晓东 董玉昕 王健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19.03.01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脉管侵犯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济南市槐荫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并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319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收集患者术后肿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标本的脉管侵犯情况,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脉管侵犯与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脉管侵犯对结直肠癌患者生存预后(随访截至2018年12月)的影响,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脉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319例患者,脉管侵犯率为28.84%(92/319),低分化者脉管侵犯率为37.08%(33/89),高于高-中分化者25.65%(59/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P=0.043);T3和T4分期患者脉管侵犯率分别为31.33%(26/83)和34.09%(60/176),高于T1和T2期患者的11.11%(1/9)和980%(5/51)(χ2=12.99,P=0.005);肿瘤位于升结肠52例,横结肠27例,降结肠19例,乙状结肠53例,直肠168例,其脉管侵犯率分别是28.85%(15/52)、7.41%(2/27)、10.53%(2/19)、20.75%(11/53)、36.90%(62/1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16,P=0.003)。有淋巴结转移者脉管侵犯率为41.53%(49/118),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21.39%(43/2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68,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为T3、T4期(RR=6.563,95%CI=0.302~0.992,P=0.047)和淋巴结转移(RR=5.618,95%CI=1.142~2.293,P=0.007)是结直肠癌患者脉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全组319例患者中有297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3.10%(297/319),中位随访时间38(8~71)个月。全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55.56%(165/297),其中脉管侵犯患者5年生存率为45.12%(37/82),低于无脉管侵犯的5953%(128/215)(χ2=4.99,P=0.025)。结论T分期为T3、T4期、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有较高的脉管侵犯风险,脉管侵犯可能提示结直肠患者预后不良。
2019 Vol. 7 (3): 203-206 [摘要] ( 287 ) HTML (1 KB)  PDF (390 KB)  ( 201 )
       基础研究
207 皮层电刺激联合康复治疗对脑缺血大鼠躯体运动功能的影响及机制
冯其贞 祝海洲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19.03.015
目的探讨皮层电刺激联合康复治疗对脑缺血大鼠躯体运动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脑缺血+单纯运动治疗(跑台训练)组、脑缺血+运动(跑台训练)+皮层电刺激组,每组15只。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筛选成功模型大鼠为实验对象。在患侧肢体相对应的皮层脑区外埋置刺激电极,术后第3天开始皮层电刺激,治疗持续至第13天。第14天时进行Bederson评分、疲劳转棒实验,之后取材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或免疫蛋白印记(Western Blot),检测缺血侧脑组织酪蛋白激酶Ⅱ α亚基(CK2α)和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Ⅱ(CaMK Ⅱ)表达水平,研究皮层电刺激联合康复治疗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皮层电刺激联合康复治疗组大鼠存活率改善,Bederson评分为(0.38±0.15)分、疲劳转棒停留时间为(155.37±42.44)s,较脑缺血组有明显好转(t=7.58,8.95;均P<0.01),且结果优于单纯运动治疗组(t=3.80,5.58;均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可见脑缺血组CK2α及CaMK Ⅱ阳性率明显降低,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9,12.39;均P<0.01)。皮层电刺激联合康复治疗组CK2α、CaMK Ⅱ阳性比例分别为(24.75±4.55)%、(33.48±3.23)%,较脑缺血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5,7.99;均P<0.01),且阳性比例高于单纯运动治疗组(16.40±2.59)%、(22.53±6.44)%(t=4.52,4.62;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脑缺血组CK2α及CaMK Ⅱ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分别为假手术组的(0.31±0.12)、(0.39±0.12)倍,皮层电刺激联合康复治疗组CK2α及CaMK Ⅱ表达量明显升高,分别升高至假手术组的(0.81±0.08)、(0.76±0.19)倍,与脑缺血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8,4.73;均P<0.05)。结论皮层电刺激联合康复治疗可显著促进脑缺血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运动皮层区CK2α及CaMK Ⅱ表达有关。
2019 Vol. 7 (3): 207-213 [摘要] ( 176 ) HTML (1 KB)  PDF (2209 KB)  ( 158 )
       综述
214 CD4+T淋巴细胞相关细胞因子与桥本氏甲状腺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黄园园 刘亚楠 于世鹏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19.03.016
桥本氏甲状腺炎(HT)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在于淋巴细胞浸润和甲状腺纤维化,是目前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最常见的甲状腺疾病。目前,HT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遗传和环境危险因素均会影响甲状腺异常免疫反应的发生。HT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CD4+T淋巴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在其进展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CD4+T细胞可分化为两种细胞形式,分别为辅助性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继而分化成为不同功能的T细胞,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参与机体免疫调节。在HT疾病进展中,多种细胞因子,如IL(白细胞介素)-6、IL-17、IL-22等细胞因子参与并发挥作用,笔者就CD4+T细胞与HT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19 Vol. 7 (3): 214-216 [摘要] ( 192 ) HTML (1 KB)  PDF (342 KB)  ( 235 )
  期刊信息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
   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承办:济宁医学院
名誉总编:杨志寅
总编辑:甘立军
编辑部主任:崔芬
出版: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东河
   沿街69号
邮购: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编辑部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
   建设南路33号 济宁医学院
   邮编:272013 
   电话/传真:0537-3616261
   Email:zhzdxzz@126.com
光盘定价:每期28元,全年112元

  编委风采

版权所有 ©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鲁ICP备1301629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