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下载中心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特邀审稿专家登记表
会议回执
稿约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授权书
  友情链接
22 中华医学期刊网
22 中华医学会
22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22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22 中国知网
22 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重庆维普)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20年 8卷 4期
刊出日期:2020-11-26

临床研究
专题笔谈
视频
诊断学教学研究
 
       专题笔谈
217 癔球症多学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消化病学组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20.04.001
癔球症发病率高,多伴发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是临床常见的心身疾病,其诊治需要多学科参与。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抗焦虑抑郁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中医中药等,但迄今国内外尚无公认的癔球症多学科诊治共识和诊治流程。本共识基于社区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注册研究,在癔球症的多学科间达成诊治共识,对临床医生开展癔球症的临床诊治和科研工作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2020 Vol. 8 (4): 217-222 [摘要] ( 198 ) HTML (1 KB)  PDF (625 KB)  ( 127 )
       诊断学教学研究
223 症状学理论教学中的临床诊断思维培养
林春燕 陈新 李晓丹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20.04.002
目的探讨在症状学理论教学中开展基于临床诊断思维培养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7月于南方医科大学接受《临床诊断学》课程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大三学生,共350人,按照整群抽样的原则,随机抽取2个班,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共100例,均接受《临床诊断学》课程中症状学内容的授课。试验组40例,采用基于临床诊断思维培养的教学改革方式,整合教学内容,综合应用思维导图、翻转课堂、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对照组60例,进行传统讲授式教学。采用理论知识考核及学生对教学方法反馈的评价模式评估两种方式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理论考核总成绩[(85.33±15.44)分]优于对照组[(70.05±18.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6,P<0.01)。试验组学生反馈评价总分[(79.68±5.56)分]高于对照组[(48.08±6.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2,P<0.01)。结论基于临床诊断思维培养的教学方式更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的反馈评价更高。
2020 Vol. 8 (4): 223-226 [摘要] ( 150 ) HTML (1 KB)  PDF (353 KB)  ( 147 )
227 整合式教学策略在医学本科生心电图实验课中的教学效果分析
李明 冼盈 李展翼 林文晖 谢旭晶 周汉建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20.04.003

目的探讨整合式教学策略在医学本科生心电图实验课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学习诊断学心电图实验课的2016级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63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教学组(n=30)和教学改革组(n=33),比较两组的心电图考核成绩及学生对教学的反馈评价情况。结果教学改革组学生的心电图阅读成绩以及总成绩分别为[(82.93±4.71)分]和[(82.74±4.40)分],均较传统教学组成绩[(78.24±6.28)分,(80.23±4.72)分]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1,2.52;均P<0.05)。教学改革组在激发学习兴趣(90.91%,30/33)、提高心电图分析能力(87.88%,29/33)、提高临床操作能力(84.85%,28/33)、提高自主学习能力(84.85%,28/33)、对教学内容满意度(87.88%,29/33)、对教学形式满意度(87.88%,29/33)的反馈评价均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66.67%(20/30),60.00%(18/30),56.67%(17/30),60.00%(18/30),60.00%(18/30),56.67%(17/30)],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6.45,6.12,4.93,6.45,6.90;均P<0.05)。结论整合式教学策略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心电图考试成绩,提升学生的心电图阅读分析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值得推广。

2020 Vol. 8 (4): 227-230 [摘要] ( 130 ) HTML (1 KB)  PDF (346 KB)  ( 100 )
       临床研究
231 阿托伐他汀对早期慢性肾脏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的作用
曲忠森 潘永超 张清德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20.04.00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早期慢性肾脏病(CKD)伴有颈动脉斑块患者周围血淋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0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和菏泽市立医院肾脏科就诊的143例CKD 1~2期并颈动脉斑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KD组(n=76)和治疗组(n=67),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5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比较3组患者血脂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比较3组患者治疗第1,2,3,6个月后外周血淋巴细胞MMP-2、MMP-9及vWF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KD组和治疗组在治疗第6个月后甘油三酯[(1.42±0.40)mmol/L,(3.58±0.78)mmol/L,(1.78±0.46)mmol/L]、总胆固醇[(4.56±0.78)mmol/L,(6.88±1.39)mmol/L,(5.16±1.14)mmol/L]水平、IMT[(0.78±0.23)mm,(1.56±0.43)mm,(1.06±0.22)mm]和外周血淋巴细胞MMP-9[(124.10±42.96)μg/L,(232.82±90.16)μg/L,(158.57±57.14) μg/L]、MMP-2[(141.09±44.98)μg/L,(262.82±110.98)μg/L,(154.48±56.86)μg/L]及vWF 水平[(111.68±42.29)μg/L,(276.82±111.68)μg/L,(142.32±46.44)μg/L]明显升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0,4.28,3.45,11.34,12.45,12.35,均P<0.05),但治疗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IMT、MMP-9、MMP-2和vWF水平与CKD组比较均降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1,1.22,5.13,4.90,5.90,10.00,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降低早期CKD伴颈动脉斑块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MMP-2、MMP-9和vWF水平,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
2020 Vol. 8 (4): 231-236 [摘要] ( 141 ) HTML (1 KB)  PDF (385 KB)  ( 116 )
237 股骨头骨髓水肿综合征的临床及磁共振影像特征
段涛 丁长青 邓斌 潘荣雷 谢波 王文生 罗慧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20.04.005
目的探讨股骨头骨髓水肿综合征的临床及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9年7月徐州市丰县人民医院及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经MRI诊断并临床随访证实的60例股骨头骨髓水肿综合征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冠状位T1WI、T2WI、脂肪抑制序列扫描,分析其临床及MRI特征,并对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为单髋关节发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单侧髋部疼痛、跛行及下肢活动受限。MRI可见患侧股骨头关节面光整,股骨头颈及股骨粗隆片状脂肪抑制序列高信号。给予保守治疗1个月,治疗后Harris评分[(85.31±3.75)分]及WHO-QOL评分[(93.48±6.91)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61.08±4.29)分, (65.02±4.61)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0,12.86;均P<0.01)。随访2个月至2年,患者疼痛消失时间29d至14个月,平均(5.72±1.25)个月,37例行MRI复查的随访患者中,35例患者的疼痛消失时间早于MRI脂肪抑制序列上高信号消失时间。结论股骨头骨髓水肿综合征不同于股骨头坏死,MRI上以股骨头关节面光整、脂肪抑制序列片状高信号为特征,保守治疗可以治愈。
2020 Vol. 8 (4): 237-241 [摘要] ( 175 ) HTML (1 KB)  PDF (1243 KB)  ( 195 )
242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血糖变异性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付煊 高晖 阿米娜 向蔚婷 谢爱霞 谭惠文 李农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20.04.00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血糖变异性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在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HbA1c水平,分为Q1组(5.5%~6.8%)(n=60)、Q2组(6.9%~7.9%)(n=55)、Q3组(8.0%~9.0%)(n=62)和Q4组(9.1%~14.0%)(n=63);采用动态持续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连续72h动态血糖监测,以HbA1c为因变量,以与HbA1c具有相关性的参数为自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Q1、Q2、Q3和Q4组的空腹及餐后2h血糖分别为5.92(4.81,6.64)mmol/L和10.27(8.79,12.34)mmol/L,6.37(5.49,8.49)mmol/L和12.02(9.98,15.27)mmol/L,8.45(6.78,9.97)mmol/L和14.45(11.51,18.12)mmol/L,10.16(8.09,11.52)mmol/L和16.08(12.47,19.27)mmol/L,4组患者72h动态血糖平均值分别为7.41(6.71,8.14)mmol/L,8.20(7.40,9.30)mmol/L,8.91(7.93,10.35)mmol/L和10.36(9.12,11.79)mmol/L,4组间的平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随HbA1c的增高而增高,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1.35,37.26,均P<0.05);空腹及餐后2h血糖、72h动态血糖平均值、血糖>10.0mmol/L时间百分率、血糖>7.8mmol/L时间百分率以及血糖平均标准差(SDBG)与HbA1c具有相关性(r=0.68,0.46,0.63,0.59,0.42,0.36,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72h动态血糖平均值和空腹血糖为HbA1c的独立影响因素(B=0.23,0.53;均P<0.05)。结论血糖变异对HbA1c无影响,空腹血糖和平均血糖为影响HbA1c的主要因素。
2020 Vol. 8 (4): 242-274 [摘要] ( 161 ) HTML (1 KB)  PDF (467 KB)  ( 163 )
248 缺血后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神经生长因子和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
颜凡辉 李颖 詹景冬 郭方明 赵英杰 赵明俐 王阳 张艳芬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20.04.007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和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吉林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200例发病12h内的AMI患者,且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缺血后处理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缺血后处理组采用球囊预扩张反复充盈、回吸的方法,实现梗死相关动脉的缺血再灌注处理,对照组则给予常规PCI术。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心肌损伤标记物、NGF水平和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入院时,缺血后处理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96.55±4.68)U/L]、心肌肌钙蛋白I(cTnI)[(21.03±2.25)μg/L]和血清NGF水平[(0.13±0.06)ng/L]与对照组[(97.38±5.46)U/L、(21.24±2.36)μg/L、(0.12±0.04)ng/L]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0.64,1.39;均P>0.05)。入院后3d,缺血后处理组cTnI水平[ (22.96±2.46)μg/L]低于对照组[(39.85±3.68)μg/L],CK-MB[(101.28±3.46)U/L]、血清NGF水平[(0.22±0.03)ng/L]高于对照组[(93.50±5.68)U/L、(0.14±0.06)ng/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6,11,70, 11.93 ;均P<0.05)。入院后7d和14d,缺血后处理组CKMB[(13.43±2.35)U/L、(4.23±1.38)U/L]、cTnI[(6.33±1.38)μg/L、(0.78±0.14)μg/L]和血清NGF水平[(0.14±0.04)ng/L、(0.12±0.04)ng/L]均低于对照组[CK-MB(15.48±4.96)U/L、(6.47±1.35)U/L;cTnI(7.75±2.47)μg/L、(1.15±0.39)μg/L;NGF(0.22±0.05)ng/L、(0.19±0.05)ng/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4,11.60,5.02,8.93,12.49,10.93;均P<0.05)。AMI发病6个月后,两组间不同心肌梗死面积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8,P<0.05)。结论经缺血后处理的AMI患者血清NGF水平呈动态变化,峰值提前,可做为缺血后处理有效及判断预后的指标。缺血后处理可有效减少AMI患者心肌梗死面积。
2020 Vol. 8 (4): 248-252 [摘要] ( 150 ) HTML (1 KB)  PDF (467 KB)  ( 121 )
253 重症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临床诊断学特征分析
赵建荣 蔡倩 李海燕 彭干成 李紫芹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20.04.008
目的探讨重症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临床诊断学特征与治疗特点。方法收集2019年1至2月云南省传染病医院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例重症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症状是发热、咳嗽(6/6),其次是呼吸困难及血痰(4/6)。中性粒细胞比例、降钙素原、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5例,淋巴细胞计数降低3例,CD4+淋巴细胞计数降低2例,6例C反应蛋白水平均升高,脑利钠肽前体、D-二聚体水平升高4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3例,血肌酐水平升高2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抽吸痰培养结果显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鲍曼不动杆菌、产吲哚金黄杆菌和粘质沙雷菌各1例。6例患者影像学表现均异常,均是双侧浸润影伴毛玻璃样改变,伴条索状、网状等间质性阴影,以中下叶及肺外带为主。给予抗感染、免疫调节剂及激素、呼吸机辅助呼吸、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透析、肺灌洗等治疗。6例患者均康复出院,2例双下肺背段残留少部分网格状增殖纤维病灶。结论早期识别、及时有效抗病毒治疗、减少继发细菌和真菌感染是重症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救治的关键。
2020 Vol. 8 (4): 253-257 [摘要] ( 149 ) HTML (1 KB)  PDF (387 KB)  ( 123 )
258 72例麦克尔憩室的术前诊断分析
陈颖 唐永华 陈双庆 胡春洪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20.04.009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和内镜检查对麦克尔憩室的术前诊断价值和合理的诊断路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手术或内镜证实的72例麦克尔憩室患者的影像学和内镜检查资料,按不同年龄(儿童组和成人组)和症状(出血组和腹痛组)分组比较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率。结果各检查对麦克尔憩室的诊断率分别为:异位胃黏膜显像50.00%(3/6),数字减影血管造影12.50%(1/8), CT平扫7.14%(1/14),CT增强14.29%(1/7),CT小肠造影(CTE)57.45%(27/47),胶囊内镜(CE)16.00%(4/25),双气囊小肠镜(DBE)95.83%(46/48)。CTE对麦克尔憩室的诊断率高于其他CT检查方式(均P<0.05)。CTE对出血组的诊断率高于腹痛组(χ2=6.27,P<0.05),但儿童组和成人组的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P>0.05)。DBE的诊断率高于CE和CTE(χ2=36.54,16.47;P<0.01),CTE的诊断率高于CE(χ2=8.13,P<0.01)。结论诊断率高的3种检查依次为DBE、CTE、CE,CTE诊断率高于其他CT检查方式,且对出血性憩室的诊断率高。宜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和症状选择合适的诊断路径。
2020 Vol. 8 (4): 258-264 [摘要] ( 164 ) HTML (1 KB)  PDF (1530 KB)  ( 127 )
265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理学诊断特征
刘双 李道胜 班媛媛 滕清良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20.04.010
目的探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学诊断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泰安市中心医院病理科确诊的15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免疫表型。结果患者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52~64岁;15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反应迟钝或行走不稳。CT检查均发现颅内占位,4例发生了转移,分别转移到睾丸、肝脏、肺脏和乳腺,其余患者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均未见全身其他部位肿瘤。光镜下肿瘤细胞表现为弥漫性生长,特征性的分布于血管周隙;肿瘤细胞大多相似于中心母细胞,与反应性小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以及反应性星形细胞混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均弥漫强表达白细胞分化抗原20(CD20)及B细胞系特异性激活蛋白(PAX5),其中3例表达白细胞分化抗原10(CD10),7例均表达B细胞淋巴瘤因子6(Bcl-6)及多发性骨髓瘤致癌蛋白(MUM1),余5例均表达MUM1,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指数70%~90%。结论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淋巴瘤,以弥漫性分布于血管周隙的中心母细胞样细胞为特征;临床表现与其发生部位有关,掌握其共同的特征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方能正确诊断。
2020 Vol. 8 (4): 265-269 [摘要] ( 207 ) HTML (1 KB)  PDF (2020 KB)  ( 86 )
270 附睾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文献复习
廖谦和 安慧敏 陈志永3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20.04.011
目的探讨附睾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沭阳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3例附睾横纹肌肉瘤患者,应用常规病理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附睾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3例附睾横纹肌肉瘤患者的年龄分别为10岁、23岁和25岁,病程分别为1个月、2个月和4个月。左侧附睾1例,右侧附睾2例,均为单发性病灶,临床以阴囊肿块并进行性增大为主要症状。B超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均发现附睾占位性病变,术后病理诊断为附睾横纹肌肉瘤,其中2例为腺泡状横纹肌肉瘤,1例为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肿瘤由原始间叶细胞和不同分化的横纹肌母细胞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肌调节蛋白(MyoD1)、波形蛋白(vimentin)和结蛋白(desmin)阳性,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NSE)、S-100蛋白、肌动蛋白(actin)、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内皮细胞标记物(CD34)、尤文氏肉瘤标记物(CD99)和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阴性。结论附睾横纹肌肉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2020 Vol. 8 (4): 270-274 [摘要] ( 140 ) HTML (1 KB)  PDF (2488 KB)  ( 124 )
275 磁共振扩散峰度与张量成像对脑部小血管病皮质脊髓束早期华勒氏变性微观变化的诊断价值
陈思兰 郭岳霖 孔令梅 饶海冰 陈薇 郑文斌 吴仁华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20.04.012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与扩散张量成像(DTI)对脑部小血管病(CSVD)皮质脊髓束早期华勒氏变性微观变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CSVD,且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提示为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56例,为CSVD组,另选择24例常规MRI无阳性发现者为对照组,均行DKI扫描。CSVD组患者依据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Flair)序列图像显示病灶部位不同,分脑桥组(A1组)、内囊后肢前部组(A2组)、放射冠组(A3组)和皮层下组(A4组),于脑桥、内囊后肢前部、放射冠及皮层下避开梗死灶,在下行纤维束层面双侧看似正常脑白质区测量平均峰度(MK)及DTI参数平均扩散系数(MD)和各向异性分数(FA)值。结果A1、A2、A3、A4组患者脑桥MK值(1.19±0.11,1.18±0.11,1.20±0.10,1.20±0.09),高于对照组脑桥MK值(1.05±0.12),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4.10,-5.29,-5.40;均P<0.01)。A1、A3、A4组患者皮层下MK值(1.00±0.08,1.00±0.13,0.99±0.13),高于对照组皮层下MK值(0.92±0.12),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2.22,-2.11;均P<0.05)。4个亚组中,MK、MD及FA在4个脑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脑区数目分别为7个、1个及2个。结论在常规MRI无阳性发现时,DKI检测CSVD患者早期华勒氏变性微观结构变化较DTI敏感。

2020 Vol. 8 (4): 275-280 [摘要] ( 118 ) HTML (1 KB)  PDF (669 KB)  ( 151 )
281 齿状突加冠综合征的诊断学特征并文献复习
韩晓东 孟宪庆 孟纯阳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20.04.013
目的探讨齿状突加冠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邹城院区脊柱外科收治的2例齿状突加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总结齿状突加冠综合征的诊断学特征,并文献复习。结果2例患者均因急性颈部疼痛伴颈部活动受限就诊,既往有糖尿病病史,均无发热,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升高,其中1例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升高。颈椎CT 检查均提示颈椎退行性变,齿状突上方骨性密度灶,排除脑膜炎、痛风,诊断为“齿状突加冠综合征”。结论CRP和(或)ESR水平升高,颈椎CT见齿状突周围钙化是诊断齿状突加冠综合征的重要实验室和影像特征。
2020 Vol. 8 (4): 281-284 [摘要] ( 139 ) HTML (1 KB)  PDF (1370 KB)  ( 154 )
285 心外膜脂肪厚度、CT值及Syntax评分与冠心病的关系
宋涛
DOI: 10.3877/cma.j.issn.2095-655X.2020.04.014
目的探讨心外膜脂肪厚度、CT值及心脏外科与介入治疗狭窄冠脉研究(Syntax)评分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临沂市兰陵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共69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正常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比较心外膜脂肪厚度及CT值。分析冠心病患者造影结果,计算Syntax评分,比较不同水平Syntax评分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厚度及CT值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甘油三酯[(1.62±0.68)mmol/L]、总胆固醇[(5.12±1.83)mmol/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50±0.53)mmol/L,(4.90±1.20)mmol/L](t=4.60,3.82;均P<0.05);研究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49±0.43)mmol/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45±0.63)mmol/L]水平与对照组[(1.50±0.55)mmol/L,(2.50±0.55)mmol/L]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0.34;均P>0.05)。研究组心外膜脂肪厚度[(12.30±2.66)mm]高于对照组[(9.50±1.85)mm](t=8.60,P<0.01);研究组心外膜脂肪CT值[(-98.60±15.66)HU]高于对照组[(-70.55±9.82)HU](t=19.36,P<0.01);低积分组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厚度[(11.30 ± 2.20)mm]、心外膜脂肪CT值[(-90.60±9.55)HU]、平均Syntax评分[(-17.32±8.42)分]低于高积分组冠心病患者[(14.50±2.76)mm、(-115.30±13.36)HU、(-30.44±9.19)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2,9.58,21.15;均P<0.01)。结论心外膜脂肪厚度、CT值可能影响冠心病患者Syntax评分结果,可作为患者病情评估的参考指标,有推广价值。
2020 Vol. 8 (4): 285-288 [摘要] ( 173 ) HTML (1 KB)  PDF (347 KB)  ( 127 )
       视频
252 磁共振新技术在肝癌诊断和介入术后评估的价值
郭岳霖
肝癌是我国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以扩散加权成像为代表的磁共振功能成像及磁共振双动脉期增强成像技术在早期诊断肝硬化和小肝癌中意义重大。钆贝葡胺(莫迪司)是一种新型的磁共振增强对比剂,可以获得肝脏的延迟静态图像,在鉴别肝癌和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方面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目前介入治疗被认为是治疗不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的主要手段, 其中以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运用最为广泛。磁共振多种成像技术的联合运用,能够从多个角度、早期、全面的分析和判断肝癌TACE术后肿瘤有无残留或复发,有望成为肝癌TACE术后疗效判断及随访观察的有效手段。郭岳霖教授在本讲座中结合丰富的图片和病例等资料,对以上问题做了详细的阐述和深入的探讨。
2020 Vol. 8 (4): 252-252 [摘要] ( 152 ) HTML (1 KB)  PDF (266 KB)  ( 102 )
  期刊信息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
   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承办:济宁医学院
名誉总编:杨志寅
总编辑:甘立军
编辑部主任:崔芬
出版: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东河
   沿街69号
邮购: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编辑部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
   建设南路33号 济宁医学院
   邮编:272013 
   电话/传真:0537-3616261
   Email:zhzdxzz@126.com
光盘定价:每期28元,全年112元

  编委风采

版权所有 ©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鲁ICP备13016295号-3